因为很多广告的关闭入口做得很隐蔽,藏在各种弯弯绕绕的选项里面;而且有时候你还得权衡一下,这么多功能,哪些真有用,哪些是没必要。。。
国内手机系统给托尼的感觉就是,它的这种做法确实方便你获取资讯,也能提供定制化服务,但是同时也像在背着日活 KPI 一样,尽可能增加你的手机使用时长。
还真别说,托尼查了一下各个手机厂商的隐私政策,厂商还真有可能把你的应用停留时长和行为数据,分享给第三方服务商,以此来实现更精准的广告投放。

换句话说,你可以把国内的这种系统生态,看作是定向营销、数据变现的产物。。。
所以知道为啥系统里的应用跳转和广告展示入口做这么密了吧?总有一个你会顺手点进去,最后的广告点击次数和展示次数,都能变相给厂商带来收益。
除了这种不易察觉的隐形广告,差友们更常见的 “硬广”,估计是百度、喜马拉雅、大众点评一类的 “出厂预装的第三方app”。
根据 36 氪之前的爆料,实际上厂商在系统里每预装 1 个 app,就可以收取 8 毛到 5 元不等的 “平台费”,而预装 app 的数量多少,其实全凭厂商自己的良心。

但是对于一部分像托尼一样挑剔的用户来说,厂商预装的第三方 app 有一多半是要卸载的,大家其实希望开机之后能有干净简洁的系统桌面。
而国外手机,基本除了谷歌的第一方套件以及必要的工具软件外,就不会再往系统里 “ 夹带私货 ” 了。单就预装 app 这一点,国行的机器暂时还是需要你去自适应一下的。

除了在系统里塞软广、搞植入,国内厂商还在软件方面想了其他法子来补贴硬件。
比如手机里面的游戏中心,还会拉拢游戏厂商单独建立一个游戏的渠道服,比如原神和星铁的“小米服”、“华为服” 之类的,手机厂商参与游戏充值的分账,来获取利润。有些手机厂商的收入分成比例,甚至高达 50%,比 30% 的 “苹果税” 还要高出不少。。。
而且对用户来说,更麻烦的一点在于,选择了渠道服玩家基本就跟对应的手机品牌锁死了。换机就意味着转账号、换服,要折腾很久,更不用说用户各种对于渠道服跟官服,待遇不一样的吐槽了。

所以说,用国行版的手机玩游戏,用户也得考虑清楚到底要不要选择 “渠道服”,不然有可能本来高高兴兴在游戏里 “氪金”,一转头发现几年的真金白银全打了水漂。。。
不光玩游戏要小心提防,甚至在用户用来绑定门禁卡、刷公交地铁的“钱包” app 里,竟然还有信贷金融一类的办理入口,而且完全隐藏不了,一不小心就会误触,这也算是国行系统的一大“发明”了。。。

而国外之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困扰,一方面是因为手机本身的价格贵,里面就有一部分是在保障硬件利润;另一方面,欧盟等地的法规对于预装 app 也有严格的规定,所以就造成了国行版跟国际版在系统生态上的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