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 10 日,iPhone 17 就要登场了。前些天,关于苹果的 AI 硬件全家桶计划才刚刚被曝光,从桌面机器人到智能家居中枢,还有爆料显示,苹果希望让 Airpods 成为 AI 的新入口……

9 月 10 日,iPhone 17 就要登场了。
前些天,关于苹果的 AI 硬件全家桶计划才刚刚被曝光,从桌面机器人到智能家居中枢,还有爆料显示,苹果希望让 Airpods 成为 AI 的新入口……
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,那就是需要一个强大、无缝、真正智能的 AI 核心。
但这些在 iPhone 17 的发布会上,大概还不会看到。
眼下的现实是,一方面,它对强大 AI 的渴求已深入骨髓;另一方面,它的 AI 进展却比起友商明显慢了半拍。
论技术家底,苹果早已将命运攥在自己手里。当所有 PC 厂商还在仰仗英特尔,手机厂商还在看高通和联发科的脸色时,苹果用自研的 A 系列和 M 系列芯片,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算力帝国。
论财力,苹果更是富可敌国。它账上躺着近 1330 亿美元(约合 9500 亿 人民币)的现金,足以买下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的科技公司。
我们之前分析过苹果 AI Siri 多次跳票、以及在 AI 赛道上掉队的原因,不外乎是核心工程师接连出走,技术团队频频动荡、隐私安全和文化价值……
但还有一个被我们忽视的真相,就是在这股疯狂砸钱的 AI 浪潮中,苹果对大型收购的抗拒。
如果要说苹果 AI 有什么知名的产品,一定离不开 Siri,这个同样是通过收购而来的产品, 2010 年收购于一家同名初创公司,乔布斯还亲自参与了这笔交易。
十多年过去了,Siri 这一路最大的发展很难说得上具体是什么,但是这两三年大语言模型兴起,Siri 是肉眼可见的一点没进展。
而在同一时间里,ChatGPT、Perplexity 这些新生代助手早已能帮用户写邮件、查资料、做规划。
其他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助手,我们花大价钱买来的 iPhone 却还是只会聊聊天气、定个闹钟。这种体验上的落差,让 iPhone 的智能显得不再完整。
苹果也尝试补救,在美国版 iPhone 上,Siri 已经接入了 OpenAI 的 ChatGPT,但在国行 iPhone 上,Siri 依旧没什么 AI 能力,这种差距在用户体验上非常明显。
Meta 花了 143 亿美元投资数据标注公司 Scale AI,还把创始人请进了自家实验室当老大;
Google 花 24 亿美元买下 Windsurf 的技术,把创始人团队直接收进 DeepMind。
而苹果呢?过去二十年几乎没花过超过 100 亿美元的大手笔,最大一单还是 2014 年的 Beats(30 亿美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