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眼镜已成为继智能手机、智能手表之后,又一有望达到万亿级市场规模的智能终端产品。
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《全球智能眼镜型号出货量追踪》报告,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10%。而另一家调研机构IDC则预测,在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290.7万台,同比增长121.1%。
_Jtn5be.webp)
(图片来源:Counterpoint)
可能很多读者都没有意识到,曾经不被看好的智能眼镜,正在逐步成为智能终端市场中的新势力。
智能眼镜倍速增长,小米功不可没?
在早期,智能眼镜一直是一些极端数码发烧友才会自掏腰包购买的产品,可以说是小众中的小众。更别说以前的智能眼镜功能十分单一 —— 很多厂商只是在眼镜上加了一个小摄像头,就敢自称「智能眼镜」,不仅功能鸡肋,价格还不便宜。
而目前国内市场的智能眼镜主要分为音频拍摄眼镜和 AR 眼镜,前者是整个智能眼镜市场的销量主力军,也是诸多智能眼镜品类中使用门槛最低、售价最亲民的品类。
目前的AI眼镜主要通过语音对话、简单触控等方式交互,可实现智能问答、导航、翻译等功能,配备摄像头的AI眼镜能拍照、摄像;带显示功能的AI+AR眼镜还可通过视觉输入更多信息,融合增强现实、智能交互等多模态技术,形成更沉浸式的体验。
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,它比智能手表更贴近感官、交互更便利,比AI PIN等新型硬件接受程度更高。

(图片来源:小米官方)
细分品牌来看,小米显然是推动智能眼镜销量的背后功臣之一,其发布的AI眼镜虽说从产品力层面来看,算不上特别出彩,但依靠小米强大的号召力和出色的用户粘性,让不少用户知道了智能眼镜的存在。
根据小米官方账号的设备激活数据显示,截止2025年7月2日(6月26日发布),小米AI眼镜的实际用户激活数量已突破三万台,成功创造了中国AI眼镜销售速度的全新纪录。
手机厂商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: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更高的话语权。由于长期从事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,手机厂商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,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。

(图片来源:雷科技摄制)
例如,在芯片采购方面,手机厂商凭借其大规模的采购量,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供货保障,这使得他们在智能眼镜产品的定价和市场推广上更具灵活性。
除了小米,华为、界环、雷鸟等品牌在三大电商平台上的销量也非常不错,可见大厂商们自带的品牌号召力确实是新生品牌所无法比拟的。

(图片来源:雷科技摄制)
不过在雷科技看来,目前AI眼镜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,当多模态互动技术真正成熟后,AI眼镜才能发挥出真正实力。